書裡觀點及章節.
書裡觀點:
人是可以改變的.
不是過去的"原因",而是現在的"目的".
阿德勒心理學明確否定心理創傷.
不要由經驗來決定自我,而是由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來決定.
我們每個人都會因為某些目的而活著.
為了達到某個目的,於是捏造了憤怒的情緒做為手段.
憤怒是可以收放自如的工具.
人不受情感控制或人不受過去控制的層面來說,阿德勒心理學都是與虛無主義對立的思想,是哲學.
改變的第一步,是要先知道.
重要的不是你經歷了什麼,而是你如何運用它.
我們需要的不是更換,而是更新.
阿德勒心理學是以生活型態來說明人的性格或氣質-世界觀或人生觀.
如果生活型態不是天生的,而是自己選的,應該就有重新選擇的可能性.
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自己下定決心不要改變.
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
要有捨棄現有生活型態的決心.
無論之前你的人生發生過什麼事,那對你將來要怎麼過日子一點影響也沒有.
一旦踏出與人建立關係的那一步,就難免受大大小小的傷,同時也會傷害某些人,
一旦踏出與人建立關係的那一步,就難免受大大小小的傷,同時也會傷害某些人,
為什麼會討厭自己?為什麼讓自己只看得到缺點,變得不喜歡自己?過分害怕被別人討厭,在人際關係中受傷所導致.
就算要感受孤獨,也需要其他人存在,換句話說,人,只有置身於社會的脈絡中,才能稱為個人.
自卑感這個詞跟自我的價值判斷有關.
自卑感這個詞跟自我的價值判斷有關.
折磨我們的自卑感並不是客觀的事實,而是主觀的解釋.
無論是追求卓越還是自卑感,都不是疾病,而是一種對努力與成長來說健康與正常的刺激.
自卑感與自卑情結不一樣.
自卑情結,是指開始把自卑感當成某種藉口使用的狀態.
只要把不幸當成讓自己特別的武器,那麼就永遠需要這種不幸的狀態.
不和任何人競爭,只要向前跨步就行,更不需要拿別人和自己做比較.
健全的自卑感並不是和別人比較而產生的,是跟理想中的自己比較後的結果.
我們大家雖然不同,卻是平等的.
不是為了要和誰競爭,比現在的自己更往前一步,才是他的價值所在.
人際關係軸上一旦有競爭,就無法從人際關係的煩惱中脫身,無法逃避不幸.
會在意你長相的只有你自己.
只要可以感受到人人都是我的夥伴,對世界的看法都會有所不同.
當對方挑起權力鬥爭時,絕對不要隨之起舞.
人啊,一旦在人際關係中確信我是對的,那瞬間就已經一腳踏入了權力鬥爭.
承認錯誤,表達歉意的言詞,還有脫離權力鬥爭,這些都不是挫敗.
行動面的目標:一.獨立.二.能與社會和諧生活.
支援行動的心理面目標,包括兩項認知:一.我是有能力的.二.人人都是我的夥伴.
人生任務:工作任務,交友任務,愛的任務-指的是人際關係的距離還有深度.
阿德勒心理學並不是一個改變別人的心理學,而是為了讓自己改變的心理學.
人只有在感覺只要和這個人在一起,就可以自由盡情地展現自我的時候,才能真正感受到愛.
無論彼此之間的關係有多麼困難,都不能迴避正面相對,或是拖延問題,即使最後的選擇還是以剪刀來切割,都還是得先面對面.最糟的是保持現狀,停留在目前的狀態下.
找出各種藉口來逃避人生任務的情形,稱為人生的謊言.
阿德勒心理學並不是擁有的心理學.而是使用的心理學.
阿德勒心理學中,否定向他人尋求認同這件事.
我們並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而活.
所有人際關係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
要區分是誰的課題,想一想,因為這個決定而帶來的結果,最後會由誰來承受?
我們可以將馬牽到水邊,卻不能強迫牠喝水.
只有自己可以改變自己.
別人要對你的選擇做出什麼樣的評論,這是別人的課題,你是無法干預的.
不要介入別人的課題,也不要讓任何人介入你的.
課題分離並不是人際關係的終極目標,不如說它其實是個入口.
所有的煩惱,全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所有的煩惱,全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阿德勒心理學是有一個與常識對立(反命題)的面向,例如:否定原因論,否定創傷,採用目的論,認為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還有不尋求認同以及課題的分離等等概念.
為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還有將自己的人生託付給他人的做法,是對自己,也對身邊的人不誠實的生活方式.
介入別人的課題才是以自我為中心.
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如果你無法不在意他人的評價,無法不害怕被人討厭,也不想付出可能得不到認同的代價,就無法貫徹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得不到自由.
變得幸福的勇氣中,也包含了被討厭的勇氣,當你獲得這種勇氣的同時,人際關係應該也會頓時變得輕鬆了吧.
人際關係的王牌始終是由我來掌握的.
當我改變的時候,變的就只有我自己而已,我不知道對方會因此變得如何,也不能插手干預,這也是課題的分離.
阿德勒心理學是個體心理學,個體是無法分割的意思.
認定人類是無法再分割的整體的我,就是整體論.
要締結良好的人際關係,必須保持一定的距離.太過親密的話,無法正面溝通,但是太遠也不行.
課題的分離只是人際關係的出發點.
把別人當成夥伴,並感覺到有自己的歸屬,就稱為社會意識.
把對自我的執著轉變為對他人的關心.
完全只在乎別人是如何看我的這種生活方式,其實正是以自我為中心,只關心我的生活型態.
我並不是世界的中心.
你是共同體的一部分,不是中心.
正面迎接人生任務,也就是不逃避愛,工作和交友這些人際關係任務.
所謂的歸屬感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要靠自己的雙手去獲得的.
把共同體當成無限大.
在害怕關係崩壞的恐懼下過日子,其實只是為別人而活,是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阿德勒心理學否定一切的縱向關係,提倡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應該是橫向關係.
基於橫向關係的援助方式,在阿德勒心理學中稱為鼓勵-謝謝,感謝,真高興,多虧有你的幫忙.
最重要的是,不評價他人.
人在聽到感謝的話時,就明白自己是對他人有所貢獻.
當一個人覺得我對共同體來說是有益的時候,就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不是從別人那裡獲得好的評價,而是自己主觀認知我對別人有貢獻.
我們不以行為的層級,而是以存在的層級來看待別人.
應該由自己開始,完全不必考慮其他人是否提供協助.
重要的是,在意識上是對等的,而且該堅持的地方就堅持,坦坦蕩蕩不退縮.
擁有社會意識,需要的是接納自我,信任他人,貢獻他人.
接受無法改變的事實,接納原本的這個我,而且對於可以改變的事物,抱持改變的勇氣,這就是接納自我.
鼓勵-謝謝,感謝,真高興,多虧有你的幫忙.
寧靜祈禱文:主啊!求祢賜給我平靜的心,去接納無法改變的事物;賜給我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的東西;並賜給我智慧,去分辨這兩者的差異.
相信別人的時候不附加任何條件,這就是信任.
所謂無條件信任,不過是為了改善人際關係,建立橫向關係的手段而已.
只要你害怕信任,終將無法和任何人建立深厚關係.
所謂貢獻他人並不是捨棄我,去為某人鞠躬盡瘁,說穿了,是為了實際感受我的價值才做的.
不是想著別人可以為我做什麼,而是我可以為別人做什麼,並付諸實現.
人際關係中所發生的種種不愉快想必很多,但是必須搞清楚一個事實,不可混淆,那就是無論在哪種情況下,只有發動攻擊的那個人是有問題的,絕對不是大家都錯了.
人際關係發展不順利,不是因為口吃也不是因為臉紅恐懼症.真正的關鍵明明在於沒有做到接納自我,信任他人,還有貢獻他人,可是卻誤把焦點放在無關緊要的一小部分,甚至打算用那種狹隘的觀點來評論全世界.這是缺乏協調的人生,也是錯誤的生活型態.
貢獻-即使不是親眼可見的貢獻也沒關係,只要擁有一種我對某人有用處的主觀感覺,也就是貢獻感就可以了.
所謂的幸福,就是貢獻感.
透過認同需求所獲得的貢獻感,是不自由的.
不論是特別好還是特別差,目的都是一樣的,為了得到他人的關注,脫離普通的狀態,成為特別的存在,可以稱之為簡便的追求卓越.
重要觀點,甘於平凡的勇氣.
沒有必要刻意誇耀自己的優越性.
人生並不是一條線,是一連串的剎那,所以我們只能活在當下,就像是一圈又一圈跳著舞,跳著的每一個瞬間,成為一連串的剎那,只要跳舞當下是充實的,就已經足夠,是沒有目的地存在的.
在半路上無法到達目的地是變動式人生.
舞動的人生,則是實現式人生.
擁有社會意識,需要的是接納自我,信任他人,貢獻他人.
接受無法改變的事實,接納原本的這個我,而且對於可以改變的事物,抱持改變的勇氣,這就是接納自我.
鼓勵-謝謝,感謝,真高興,多虧有你的幫忙.
相信別人的時候不附加任何條件,這就是信任.
所謂無條件信任,不過是為了改善人際關係,建立橫向關係的手段而已.
只要你害怕信任,終將無法和任何人建立深厚關係.
所謂貢獻他人並不是捨棄我,去為某人鞠躬盡瘁,說穿了,是為了實際感受我的價值才做的.
不是想著別人可以為我做什麼,而是我可以為別人做什麼,並付諸實現.
人際關係中所發生的種種不愉快想必很多,但是必須搞清楚一個事實,不可混淆,那就是無論在哪種情況下,只有發動攻擊的那個人是有問題的,絕對不是大家都錯了.
人際關係發展不順利,不是因為口吃也不是因為臉紅恐懼症.真正的關鍵明明在於沒有做到接納自我,信任他人,還有貢獻他人,可是卻誤把焦點放在無關緊要的一小部分,甚至打算用那種狹隘的觀點來評論全世界.這是缺乏協調的人生,也是錯誤的生活型態.
貢獻-即使不是親眼可見的貢獻也沒關係,只要擁有一種我對某人有用處的主觀感覺,也就是貢獻感就可以了.
所謂的幸福,就是貢獻感.
透過認同需求所獲得的貢獻感,是不自由的.
不論是特別好還是特別差,目的都是一樣的,為了得到他人的關注,脫離普通的狀態,成為特別的存在,可以稱之為簡便的追求卓越.
重要觀點,甘於平凡的勇氣.
沒有必要刻意誇耀自己的優越性.
人生並不是一條線,是一連串的剎那,所以我們只能活在當下,就像是一圈又一圈跳著舞,跳著的每一個瞬間,成為一連串的剎那,只要跳舞當下是充實的,就已經足夠,是沒有目的地存在的.
在半路上無法到達目的地是變動式人生.
舞動的人生,則是實現式人生.
過去發生了什麼事,和當下一點關係也沒有;而未來會如何,也不是當下要考慮的問題.當你認真地活在此時,此刻,根本不會想到這些事,就好像在此時,此刻點上閃亮的聚光燈.
要看看每一個剎那是如何度過的.
人生中最大的謊言,就是沒有活在當下.
所謂的世界,不是其他什麼人可以幫我改變的,而是只有我才能改變它.
人是可以改變的,世界無比單純,誰都能獲得幸福.
沒有一個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裡,我們都居住在一個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世界裡.
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在於你是什麼樣子.
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在於你是什麼樣子.
章節:
一.否定心裡創傷.
不為人知的"第三巨頭"
為什麼"人是可以改變的"?
心裡創傷並不存在
人,會捏造憤怒的情緒
不受過去支配的生活方式
蘇格拉底與阿德勒
你"甘於現狀"嗎?
你的不幸,是自己"選"的
人,常常決定"不要改變"
你的人生決定於"當下"
二.所有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為什麼討厭自己
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自卑感,是一種主觀的認定
當成藉口的自卑情結
自傲的人,同時也感到自卑
人生並不是與他人的競賽
"會在意你長相的只有你自己"
從權力鬥爭到復仇
認錯不等於"承認失敗"
如何面對"人生任務"
紅線與頑強的鎖鍊
不要漠視"人生的謊言"
從理擁有的心理學到使用的心理學
三.割捨別人的課題.
否定"認同的需求"
不要為了滿足"那個人"的期望而活
什麼是"課題的分離"?
割捨別人的課題
一舉解決人際關係的煩惱
斬斷難題
認同的需求讓你不自由
真正的自由是什麼?
人際關係的王牌由"我"掌握
四.世界中心在哪裡?
個體心理學與整體論
四.世界中心在哪裡?
個體心理學與整體論
人際關係的終極目標在於"社會意識"
為什麼只關心"我"?
你並不是世界的中心
傾聽更大的共同體之聲
不能責罵,也不能稱讚
"鼓勵"的方式
為了讓自己感覺有價值
只要存在,就有價值
人無法靈活運用"我"
五.認真活在當下.
過多的自我意識,反而牽制自我
五.認真活在當下.
過多的自我意識,反而牽制自我
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納自我
信用和信任有什麼不同?
工作的本質在於對他人的貢獻
年輕人要超越成年人
工作狂是人生的謊言
由這一瞬間開始變得幸福
想成為"特別的存在"的人有兩條路
甘於平凡的勇氣
人生是一連串的剎那
舞動的人生
為"此時,此刻"點上最閃亮的聚光燈吧
人生中最大的謊言
為無意義的人生增添"意義"
後記 跨出那一步的勇氣
後記 從這個瞬間開始變得幸福吧!
後記 跨出那一步的勇氣
後記 從這個瞬間開始變得幸福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